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正文
资产公司党(总)支部集中开展主题党日 掀起向李德仁院士学习的热潮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7-12 编辑:朱老师 来源: 浏览次数:

通讯员 翁航宁)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李德仁教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学校第一时间召开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暨李德仁院士报告会。资产公司党委专题传达学习了会议精神,全体党员职工以党支部和工会小组为单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德仁院士的先进事迹,纷纷畅谈心得体会。

产业一支部徐霜:李德仁院士提到“要读书、思索、实践,不停歇地创新”,这句话是对科学家精神最朴实、最深刻和最真挚的表达。李大钊先生曾说过:“读书求真知,务实求真理”,“读书”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的最基本的要求;李德仁院士在半个多世纪的科研生涯里一直在测绘遥感学科领域永不停歇的思考和探索,取得了我国遥感卫星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最好写照;学以致其道,实践出真知,珞珈卫星的发射和“东方慧眼”星座战略构想实施推动,无不是实践探索的重大突破,这其中饱含了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李德仁院士埋头苦干,回国后一直坚持带领团队开展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创新,“不停歇的创新”这句最平实的语言反映了李德仁院士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我们要向李德仁院士学习,深刻领悟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接过科技到产业的“接力棒”,跑好创新赛道的“最后一公里”,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产业一支部鲁涛:李德仁院士等科学家的卓越成就和崇高精神,不仅彰显了科技的力量,更诠释了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始终基于时代呼唤和需求,找准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坐标系”,在“大时代”中筑梦,以矢志不渝的奋斗引领时代发展。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应当把“小我”融入“大我”,勇立潮头、追求卓越。同时,我们还要涵养爱国奋斗的“大格局”,以担当的脚步助推事业进步。科学家们的“大情怀”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始终葆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情怀。这激励我们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大道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把汲取的“大”道转化为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自己、时代、党和人民的人生答卷。

产业一支部廖俊: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德仁院士报告会精神后,充分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在战略层面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也为近在身边的李院士的奋斗历程、非凡成就和奉献精神深深感染,更加坚定了我们立足岗位、科技报国的决心和信心。获得国家科技最高荣誉的李院士就在我们身边,他在遥感测绘领域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创新和奉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相关领域的进步和强大,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和世界的天空中,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本人从事的航天先进材料开发工作,与李院士从事的空天应用领域有交集,对其工作内容、创新事迹、杰出贡献和科学精神感受尤为深刻。我们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党员同志,要深刻领会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要与国家战略和人民需要相结合,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敢于担当、快速响应、冲锋在前、能打硬仗,主动担负起时代和历史赋予的使命。

产业一支部翁航宁:在观看李德仁院士的独家专访后,我深受触动。李德仁院士面对办公桌的墙上挂着的“汶川地震唐家山堰塞湖三维晕渲地形图”时,表现出无比的内疚与心痛,而谈及如今我国遥感测绘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自己的五年计划“建成‘东方慧眼’卫星星座”时,又流露出激动和振奋的神情。他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仅展现了一位杰出科学家勇攀高峰的执着追求,更彰显了胸怀“国之大者”的家国情怀。他将国家奖励全部捐给学校支持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杰出科学家、伟大教育家的崇高精神。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要学习李德仁院士这种坚定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勇于担当、追求卓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产业二支部朱金洪:学习李德仁院士的事迹,我深感敬佩和鼓舞。他长期从事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教学研究,为中国测绘遥感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他曾说:“我们只是一个代表,代表了为国家建设、为国家过去一百年和未来一百年任务做出贡献的中国知识分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院士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以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不懈的奋斗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产业二支部王琼: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德仁院士报告会精神后,我深感其内涵的丰富与深远。李德仁院士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品质,更是一种时代的标杆,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的精神追求。李德仁院士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勇于挑战、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都让我深感敬佩。

产业三支部陶健:学校党委号召全体师生向李德仁院士学习,我觉得党委的决定非常正确、及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我国已经并将继续面临着更艰难的挑战,特别是其他国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封锁和孤立等。但是李德仁院士为我国科技、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正确的榜样,他爱我中华的家国情怀、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教育传承的育人纪念等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们一定要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时刻怀着报效祖国、关爱学生的情怀去做好服务科技产业孵化和大学生创业的点滴工作。

产业三支部沈正祥:学习了李德仁院士的先进事迹后,我深感其科研报国的精神对公司产业化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作为公司产业化部负责人,应将李德仁院士的坚持创新、科技报国的精神贯彻到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上。我们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积极寻找和培育有潜力的产业项目,推动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加速技术市场的流转和创新成果的应用。同时,注重团队合作与跨领域协作,提高产业化成功率,为公司增光,为学校发展贡献产业力量。

产业三支部唐书捷: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李德仁院士的荣耀,也是武汉大学的荣光。作为武大产业人,我们要学习李德仁院士,以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指引,组织实施学校产学研合作,支持学校人才建设,实现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以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为动力,建立起学校产业化布局,实现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建筑设计总院党支部胡梦莹: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德仁院士的精彩报告后,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这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党员要勇担使命,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去。结合我的工作实际,特别是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如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行业,并激发了我对未来工作的无限憧憬。BIM技术作为建筑工程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将与其他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深度融合,为建筑工程领域带来更多创新应用。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BIM技术及其相关应用,积极探索BIM技术在实践中的新方法和新路径,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职能部门党支部吴光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使我深刻认识到了科研工作者于国家发展进程中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李德仁院士的报告,以独特的太空视角来审视地球,拓展了我的思维视野。李院士虽已至高龄,但始终满怀对科学的挚爱与执着,不管遭遇何种巨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都矢志不渝地投身于科研工作之中,充分彰显出坚韧不拔的强大毅力。在公司智慧农业与节水灌溉的科研征程上,我深切地感受到使命之艰巨。必须持续创新,灵活运用先进技术来化解实际难题。我会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及院士的高尚精神作为指引,全力攻克技术难关,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贡献自身力量。

水务设计院党支部张艳敏:作为一名水利勘察设计行业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而中国式现代化,也包括水利现代化,要准确把握水利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职责定位,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进一步加强遥感和数字孪生技术学习应用,进一步增强治水为民、兴水惠民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能力、效率和质量,能干事、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努力为“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水利篇章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添砖加瓦。



联系电话:027-68778353,68778262         电子邮箱:00008606@whu.edu.cn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87号    邮政编码:430074        

武汉大学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Copyright©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03330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